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1)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局限性:继续维护封建统治(或没有挣脱传统制度的束缚)。(4分) (2)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治。(4分) (3)态度:否定。(2分)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任意2点4分) (4)认识: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任意一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可以看出,洋务派的对传统文化和西学关系的态度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是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其局限性是仍要继续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依据材料中“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可以看出严复认为中学重三纲和孝,西学重平等和民主法治。依据所学知识,三纲和孝,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 依据材料中“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彻底否定,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即“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从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著铁甲皆透。

——《金史》(金,1115—1234年)

材料二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1127—1279)《梦粱录》

材料三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四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时何学问?      

——(宋)朱熹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科技成就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揭露了当时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造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2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2分)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2分)

 

查看答案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查看答案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