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得士者存,失士者亡”是指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为能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重用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革和外交斡旋,知识分子在各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答案选C,A项显然与题意无关,B项与材料强调知识分子作用的主旨不符, D项应出现在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之后。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国家分裂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政治环境

 

查看答案

整理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古希腊雅典政治文明内容时,某学生整理出一知识结构见下图,该结构最能反映的主题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民主范围有限               B.民主方式直接    C. 民主政治完善    D.民主观念形成

 

查看答案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查看答案

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载:“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付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对作者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相信“天人合一”说              B.宣传“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C.宣传“君权神授”思想            D.反对“天人感应”说

 

查看答案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 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