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

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成就。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选项中的四幅图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魅力,ACD表述正确。图二中的《送子天王图》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故B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送子天王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在西方思想史上,一共出现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了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高度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是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是他不朽的名言。

材料二: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请回答:

(1)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材料一中的这句名言在当时的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4分)

(3)材料三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精神有了怎样的发展?(8分)

(4)材料四体现了什么进步的思想原则?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引文的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此原则在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5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人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3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这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8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 “新”在何处。(3分)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7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

 

查看答案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说明其局限性。(4分)

(2)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著铁甲皆透。

——《金史》(金,1115—1234年)

材料二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1127—1279)《梦粱录》

材料三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四  欲致吾之知,在极物而穷理也。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时何学问?      

——(宋)朱熹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科技成就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揭露了当时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造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迟缓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