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是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李静《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和评价孔子,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结合材料二,总结孟子对治理国家的建议,并指出其经济根源。(6分)

(3)朱熹、李贽是怎样“重新解说”孔子的?(6分)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2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2分) 影响:百家争鸣为封建政治的构建和封建国家的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秦建立后采纳法家思想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把董仲舒糅合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2分) (2)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的温饱,缓和社会矛盾;经济根源: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李贽反对迷信孔子的权威。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 可以看出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封建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汉代以后,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百家思想结合,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从材料“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可以看出孟子的经济主张。孟子的这种主张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要求,是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发展的体现。(3)朱熹和李贽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是二者的具体主张 并不一致。朱熹主张儒家伦理道德是社会的首要准则,必须遵守;李贽则是反对孔子的权威为权威,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与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查看答案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

A. 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 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 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 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查看答案

《黄甲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作品,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性     D.追求摹写逼真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