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发动民主革命,反抗外来侵略
C.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制度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
张卫红 |
推荐评语 |
性别: |
男 |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
年龄: |
35岁 |
|
家庭出生: |
贫农 |
|
文化程度: |
小学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20世纪五十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
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博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问题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