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

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你认为这是对(  )

A.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B.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文主义的评价      

C.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时人文主义的评价  

D.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后BC两项较容易排除,马克思主义和启蒙运动与材料相关所述无关联,结合材料“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等,可以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主文义旗帜,热情颂扬人性高贵与完美,称赞人的价值与尊严,从而把人的思想意识从神学宗教中解放出来。不仅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而且是资产阶级借以唤醒人民,反对封建束缚,谋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查看答案

宋代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发展  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6分)

(2)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4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反对的是什么,即思想家们的矛头对准什么?(6分)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查看答案

(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乃至国际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

材料二: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7分)

材料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三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3分)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