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有监察皇帝的职能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东汉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有丞,秩皆六百石。……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皆秦制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郡守、郡尉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B. 秦朝首创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两级制
C. 中央设监御史,按察郡县
D. 郡守为郡的行政长官,郡尉掌管地方武装,官位世袭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