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

(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4分)  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4分) (3)主张:经世致用。(2分)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即可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的差别,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即可判断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3)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经世致用”。结合材料三“...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振兴商业...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即可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全面性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查看答案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