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4分)

 

(1)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4分) (2)特点: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应对: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8分) (3)变化: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原因: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6分) (4)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可以直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分别是西欧金钱财富来源于美洲,但最终流向亚洲。(2)解读材料二图片含义可以发现如下信息:以资本输出为主,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投资遍及世界(资本主要流向欧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依据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不难找出近代中国人的救国举措,即传播维新思想,掀起变法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开展民主革命。(3)紧扣问题中的时间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对照材料三表格数据中时间特征即可得出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是指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变化发生的原因在于旧的经济体系在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下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美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变,美苏两极对峙。(4)概括材料四中的主要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结合材料三中事例进行论证即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使世界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躯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也,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扶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故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查看答案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