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史》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8分)(提示:请从地理特点、经济特点、政治特点和文化特点方面去思考作答)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8分)

(2)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提示:读材料,然后从地理环境、经济特点、政治特点等方面去作答)(8分)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8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8分)(提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谈认识,尽量深刻点)

 

(1)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使中华民族不对外扩张也能生存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形成;封闭的大陆环境。(8分) 影响:①形成了稳定统一的政治和繁荣的经济、文化。②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没有中断。③造成闭塞,缺少交流。(8分) (2)原因:①因为山地较多,土壤贫瘠;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人口增长,对生存造成压力。②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布局。(8分) 影响:①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了东方先进文化成果,创造了自己的独特文明。②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8分) (3)①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明。②人类文明没有优劣高下之别。③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鼓励文明间的包容,促进其共同发展。(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产生的环境因素及不同影响。第(1)问要充分挖掘材料“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中的有效信息来分析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主要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农耕文明的特性,封闭性,自给自足;第(2)问应结合希腊地理环境、城邦特色分析其原因,从材料“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殖民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第(3)问应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等方面形成正确认识,并鼓励各种文明的相互包容及共同发展。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要尊重和理解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此种类型的试题并无固定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论据充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耕文明的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文明·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内容最能体现1787年宪法民主性的是                     (    )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           (    )

A.规定公民的若干自由权       B.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C.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D.参众两院可反对地方所提法令

 

查看答案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查看答案

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由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英王有权解散议会      ④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28分)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4分)

(2)材料二中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4分)根据赵普的对策,你能概括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吗?(1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