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王守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君民关系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和刑罚同等重要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