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12分)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指出李贽被视为“异端”的原因及他临终表现。(3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启蒙。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3分)

 

(1)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亦可);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3分)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思想界较为活跃(新思想的出现)。(3分) (2)原因: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表现: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分) (3)社会状况: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亦可得分);正统儒学(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制度设想。(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李贽的思想主张可以从材料一,二中直接概括出来,即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亦可);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结合所学可归纳出李贽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壮大;思想界较为活跃(新思想的出现)。(2)从材料三文字“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说明李贽遭遇强敌破坏的原因是挑战正统儒学;威胁专制统治;李贽的自杀行为说明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其原因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亦可得分);正统儒学(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是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制度设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查看答案

(12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末)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4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的兴起冲击了社会等级观念            B.社会群体认同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