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指出:15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意义变得极其巨大,各主要...

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指出:15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意义变得极其巨大,各主要社会按照它们对崛起的世界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控制能力的大小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下列历史现象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原产美洲的玉米改变了世界各地粮食供应状况

②非洲的黑人奴隶为欧洲手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

③特权贸易公司是欧洲对外贸易的主要组织形式

④西班牙白银因换取中国的奢侈品大量流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黑奴贸易中,欧洲殖民者是将黑人贩卖到了美洲,如此一来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而不是欧洲,②是错误的,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通过妥协与合作来解决冲突的政治机制。”请以世界历史的具体史实,论证该观点。(8分)

 

查看答案

 译书(18分)

材料  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谶等到洛阳,翻译佛经多种。魏晋时期名僧鸠摩罗什和真谛分别在北方和南方传教译经,唐朝玄奘从天竺回国后译经75部,与鸠摩罗什和真谛并称古代三大翻译家。

1862年成立的同文馆是中国官方的第一所综合性的外语学校和翻译机构。译书内容以世界知识为主,自然科学的译著也有一些。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共译书158种,其中史志、公法、教育方面18种,军事32种,商学8种,科技90种。此后,沿海地区相继仿行……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形成了一个官方译书系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年,商办民间私家出书剧增,译书不再由官方译书机构所专营。1897年梁启超开办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说:“本局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及将变未变之际一切情形之书,以备今日取法。”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仅1901至1904年间,就译出各国史志以及哲学、法政、教育、外交、兵制、农政、矿务、工商、理化、卫生等各类书籍533种。冯自由称译书汇编社“所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促进吾国之民权思想,厥功甚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古代到近代译书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完整、准确;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3年5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满分5 manfen5.com

(1)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哪个重要事件有关?(1分)这一事件对中国探索自强之路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二  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2)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的观点,并简述孙中山在20世纪初为实现此观点所做的努力。(5分)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的场面: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有人认为,这也体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解放。

满分5 manfen5.com

 

(3)试说明这种思想解放的思想文化背景。(4分)

 

查看答案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3分)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2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3分)。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3)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