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材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正确,并且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查看答案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查看答案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

 

查看答案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②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③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④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      B.人民主权      C.以法治国      D.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