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5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
材料三 英国英格兰地区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38个传统县改设成48个行政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
——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8分)
(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9分)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下面是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摘要:……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 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机会均等,就是否定任何特权,大家有相等的机会自由竟争;结果平等,就是平均分配各种价值,按照人头分配或按需分配。关于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
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