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922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B 【解析】 试题分析:作者认为中共如果不和国民党合作,干的会很糟,国共合作后,如果中共早有合作破裂的准备,会干的更好,故B的说法最符合题意;C项说“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从材料中看不出来;A项1922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说法错误,应该是1924年;D项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材料无法体现,只是说会“干得更好”。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生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查看答案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查看答案

(13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xiáng x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材料三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 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它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第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第三,明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第四,强调注重小学手工科。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 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推行“教化”的主要措施(2分),指出其目的有哪些?(2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3分)

(3)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这些改革措施有哪些历史意义?(3分)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查看答案

(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著名史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是由地主、士绅与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的……自隋唐以来迄至近代,传统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上述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

材料二  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 “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唐宋之变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请简述唐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原因和表现。(4分)并说明宋代的社会流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1分)

(2)据材料二,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3分)结合所学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3分)

(3)通过上述材料的探究,你对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何认识(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