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握住题干时间是解题的关键,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形成,依据材料“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可知①正确。依据材料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结合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侵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机会,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D。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莫斯科电影展览会上,评判委员会的评语是:以其勇敢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生活。这部获得“荣誉奖”的影片是

A. 《定军山》       B. 《风云儿女》      C. 《渔光曲》      D. 《歌女红牡丹》

 

查看答案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

数量

占比(%)

行业

数量

占比(%)

机械工业

181

40.4

食品加工

22

4.9

化学工业

56

12.5

教育用品

37

8.2

电器工业

29

6.5

矿 冶

8

1.8

纺织工业

97

21.7

其他工业

18

4

 

A. 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B. 战时需求的刺激

C. 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                        D. 官僚资本的膨胀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5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3分)

(3)综上材料,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帝王?(2分)

 

查看答案

【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顿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不同视角。(3分)综合戊戌变法失败不同原因的分析,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3分)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综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每一次的思想解放都促进和推动了发展。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变和飞跃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

——李丹凤《1978年解放思想对新世纪继续解放思想的启示》摘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内部改变”的原因。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改变“清代中国”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6分)

(2)请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