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

(12分)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 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棉纺工业中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纱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和华盛纺织总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且曾一度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张謇主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也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三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建之初,郑观应就向李鸿章递上呈文,要求“酌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并要求对该局产品“准免厘捐并酌减税项”。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该局所产布匹,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概免沿途厘税。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材料四  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指的是什么?并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3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洋务运动与早期民族资本的关系”为主题,论证材料四的观点。(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1)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3分) (2)观点:洋务工业一方面引领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2分) 论据:洋务派首先创办近代企业,采用近代生产方式,在打开社会风气方面,替后起的民族资本起了开路作用。(2分)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1分)如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和华盛纺织总局带动了后起的民族棉纺工业,为它们提供了技术、人才、生产机器。(1分)洋务派利用手中特权,采取减免税厘、营业专利及禁止华商开办同类企业等办法来保持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1分)妨碍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依据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第一问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产业革命的迹象”实际上是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可知是洋务企业,洋务运动特点实际上就是“中体西用”。第二问对近代两种新式经济新形式进行比较并论证给定材料的观点,属于典型的观点论证题。要说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方面是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但在洋务企业种种做法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解题的步骤首先要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有关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去论证材料的观点,注意要表述成文。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纪闻》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 又如,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

——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5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导致美国进出口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           

 C.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各代表团团长的合影,有关这次会议的表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为解决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C.活跃着新中国代表团的身影                D.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查看答案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l/3,1932年上升50%左右。同年,苏联向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苏联这样做的目的是

A.帮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渡过经济危机    

B.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增强经济实力    

D.实现工业化,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