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作为精神支...

“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就很难实现自立自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所,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故欲其身之长生久视,则摄主之术不可不明;欲其国之安言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梁启超《新民说》(1902-1906)

材料三 “五讲四美”活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一定要在这个活动中做全国人民的表率。

——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1982年2月18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1)材料一反映的理想人格体现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文化建设的两个文件在内容上明显不同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文化建设的认识。(8分)

 

(1)哲学思想:理学。(2分)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4分) (2)观点: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2分)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4分) (3)原因: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4分) 认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周敦颐是宋代理学大师,其以莲花特征比拟做人的高尚品格,即要抵制各种诱惑与欲望;结合所学可直接归纳出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主观意志,加强个人修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为理想不懈追求;有利于和谐意识的形成,注重人与自然、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归纳出梁启超的观点是: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质;结合维新变法兴起的原因可知梁启超提出此种观点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戊戌变法的失败。(3)依据材料三两份文件来源的时间特征“1982年和2011年”可联想到二者出现的时代背景存在巨大差异,即前者针对“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拨乱反正容易出现的思想误区而突出“五讲四美”;后者针对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全民族的文化道德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而突出“文化兴国”;综合材料可直接得出如下启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不同的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提升国民素质,加强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

(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3分﹚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分﹚

(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对这一批评的看法是否全面?﹙2分﹚为什么? ﹙2分﹚

 

查看答案

2011年2月6日是美国已故总统里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出于对奥巴马政府的不满,美国民众掀起一股怀念里根的热潮。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曾有一句名言:“就目前的危机而言,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金融救市                         B.提高福利,加强经济干预

C.减少税率,缩减政府开支               D.提出知识经济口号

 

查看答案

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在致辞华盛顿的“八千字电报”中指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乔治·凯南的这段言论是

A.阻止希特勒扩张     B.为“遏制战略”造势      

C.促成北约的建立     D.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

 

查看答案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