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   

 

(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3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3分) (3)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2分)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再联系英法美等国的政体虽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2)注意材料信息,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说明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说明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说明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3)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虽然进行改革,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抵制革命,而且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实际上加强满洲皇族的权力,因此作者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至于看法要论从史出,可从制度转型的进程、有效方式、策略等方面分析。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C.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查看答案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19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有所不同。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选项

①开通商口岸——资本输出,占领市场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

③修铁路、设工厂——资本输出  

④协定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占领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D.贸易通道的改变

 

查看答案

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地位    B.反对拿破仑称霸欧洲

C.打击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D.为工业革命开拓商品生产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A.扩大民主权利                    B.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C.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D.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