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

(10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4分)

 

(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2分) (2)理想:治国、平天下。(1分) 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封建经济的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形成了一种鼓励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3分,任答2点即可)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1分)(写出一点即可) 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1分)(写出一点即可) 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可以得出特点是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根据“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可以得出特点是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找到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二中的“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这句话可以得出其政治理想是“治国、平天下”,由于“修身、齐家”属于个人理想,所以不能作为答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原因有佛教、道教的冲击;政治、思想环境的相对宽松,封建经济的较长的发展期,社会出现长期的相对承平状态;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等。另外结合材料二中的“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书院讲学”等信息可以得出两个原因,即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以及州县学的设立,书院的大发展,形成了一种鼓励读书,研究学问的风气。 (3)君主政治观: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不难知道,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得出,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思想特点: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发展到明清之际的表现得出,即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理学的政治理想和形成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4分)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4分)

(4)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四所反映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14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7分)

(2)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一历史趋势?(1分)

 

查看答案

(26分)工业革命极大地加快了世界一体化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表(%)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

非洲

1750年

19.2

0.1

13.1

1850年

22.7

2.3

8.1

1900年

24.9

5.1

7.4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欧洲人营养水平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铁路网也保证了外界的供应。与此同时,千百万欧洲人远渡重洋移民美洲,带来了新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随着殖民扩张步伐的加快,蔗糖、茶叶和棉花等农产品的大规模全球交易不再是新鲜事,对工业机器至关重要的轮胎的主要原料——橡胶,则来自巴西、马来西亚和刚果河流域。以运输、通信和军事技术武装起来的欧洲人强迫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交换工业品,这激起了殖民地的抵抗。

——据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1906年开始,汉口英租界先后出现了照明用电和自来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的引进比武汉还要晚。不过,沿江城市近代文明设施的出现,不但比西安等内地城市早,也比华北等地通商口岸早得多。

——据张仲礼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整理

(1)材料一中部分地区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9分)

(2)阅读材料三,分析“近代文明设施”在华传播的主要特点。(8分)

(3)参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影响。(9分)

 

查看答案

(26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            

——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

(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刺激、挑战中发展的。以下对资本主义构成最大刺激、挑战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