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

(15分)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6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5分)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

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4分)

 

(1)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2分) 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任意两点4分) (2)传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政事务;(1分) 创新: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藏族地区实行管理。地方设置行省,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2分) 意义: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分) (3)宗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1分) 战略性构想:一国两制。(1分) 历史基础: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1分) 现实基础: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以“大一统”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解读材料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一小问主要考查秦始皇统一中国对历史的影响,由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成;第二小问主要考查汉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联系已学知识可以从政治(解决郡国并行制、设置刺史制)、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传承与创新”,作答时分为传承:元朝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创新:中央设置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第二小问主要考查设置宣政院、行省的历史意义。由已学史实可知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行省的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是我国省制的开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由已学知识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构想是“一国两制”,其依据的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的统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宣政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趣的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满分5 manfen5.com

 (1)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图中可以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3分)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993年5月,粮票在我国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它副食品票证。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它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而在此之前,买什么东西都要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3)材料三反映出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2分)

(4)农民的衣、食、住、行归根结底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党和政府是如何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4分)

 

查看答案

(18分)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2分)

材料二  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2)据材料二,以古代东西方政治为例,说明某些西方学者贬抑“东方君主专制”,赞美“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片面性。(8分)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3分)综上探究,你获得哪些重要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图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有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          B.③④        C.①        D. ④

 

查看答案

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均糖消费量(磅)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1750

1800

0.85

1.90

1.98

4

10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查看答案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

根据材料,关于英国崛起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是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②“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出现

③“18世纪的经济“起飞””是指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④“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主要表现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