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

(17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4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3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2分)

 

(1)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1分) 内容: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2分) 形势: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2分) 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3分) (2)变动: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洋行和买办开始出现。(2分,任答出2点)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2分,1点1分) (3)表现: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分) 背景: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可以得出明清推行的海禁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海禁政策的含义是::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第三小问结合鸦片战争前的国际局势分析海禁政策的影响,实际考察的是海禁政策的实行对中国产生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这时期的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2)依据材料二中的“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由此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依据材料二中的图表中中国茶叶和丝的出口统计数据趋势可以看出,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的政治、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政治上,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回答问题即可: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一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4分)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5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分)

 

查看答案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时代的浪漫之声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新旧更替现象,政治经济新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列政治经济新现象表述错误的是

A.欧洲联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的新阶段

B.世贸组织——全球有序自由贸的新时期

C.港澳回归——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的新范例

D.上海合作组织——以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查看答案

“三国将在15年内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的自由流通。”材料所述的规定出自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北大西洋公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查看答案

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C.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