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封建”还是“郡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8分)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材料三作者对此有何看法?(8分)

材料四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6分)

 

(1)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裁,易出错,可能会导致国亡。 (2)措施: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宰相及大臣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3)措施:解除大将兵权,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 作者看法: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多,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 (4)职责:“传旨当笔”;后有“票拟”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朝议...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议定皇帝名号...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封建”还是“郡县””和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出指出秦朝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分别是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即可概括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关于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考查的主要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不难得出。 (3)根据材料三“...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再结合所学即可概括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即可概括出作者对此的看法。 (4)根据材料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称“传旨当笔”...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即可概括明朝内阁得主要职责,结合所学不难概括明朝政治的特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息息相关,对下表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时间

1931年11月

1935年11月

1936年6月

1937年1月

1947年春

1949年3月

驻地

江西瑞金

陕北瓦窑堡

陕西保安

陕西延安

河北西柏坡

北平

A. 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B.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C.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见证了中共从建立、发展壮大、到完成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

 

查看答案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特征的条款是

A.割占台湾岛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