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建立民主制度                    D.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政体。由题干材料“维持权力是地域性的”可知,松散的邦联不利于政府统治,“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所以联邦党人的要求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加强统治,故本题应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联邦制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C.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查看答案

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  )

时间(年)

1790

1820

1870

城市数(个)

6

61

663

城市人口比重

3.35%

7.2%

25%

A.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              B.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

 

查看答案

(20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筒编》

材料三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

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分)

 

查看答案

(16分)

材料一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的留学生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有人想学俄国。这就是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况。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到现在,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点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从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团结了广大的劳动人民,执行了这个用乡村包围城市的方针,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方针是完全必要,完全正确并且是成功的。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地团结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这个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同时,也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与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它们的知识分子和政治派别,以便共同打倒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从而创造条件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摘自胡乔木《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请回答:

(1)材料一“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了哪一派政治人物主张?(2分)

(2)材料二中造成“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局面的教训是什么?(2分)

(3)参考材料三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6分 任答三点即可)

(4)比较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不同历史时期几种政治力量所走的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2分)是如何解决的?(2分)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