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关注关键词“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思想上是李贽的离经叛道;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反映在文艺复兴中抨击禁欲思想。文艺复兴矛头并未指向世俗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而是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故选C。A项错误,明清思想家并未上升到反封建制度的高度;D项错误,应该说的是宋朝时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 (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域制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十功者,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充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贶:意为赏赐)。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兢兢惶惶,以俟天眷,为归政全人,夫复何言!”

——乾隆《御制十全记》

材料二:中国“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即使不会马上沉没,也会像残骸一样随流东西,最终在海岸上撞得粉碎,而且永远不可能在旧船体上修复”。

——《马戛尔尼眼中的“清朝盛世”》

(1)材料一中乾隆皇帝自我评价的立足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他的自我评价?(9分)

(2)材料二中马戛尔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清朝帝王的?两则材料观点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图片一为诺曼底登陆)            (图片二拍摄于1945年苏联)

(1)依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1944年?它有何影响?(6分)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是哪三人?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畏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五、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

十一、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940年3月)

材料二:1.各方代表由各方自己推选,人数应按各方所代表的实际力量比例规定。

2.国事会议应于最近期间召开。

3.国事会议根据革命三民主义的原则,必须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领以彻底改变国民党所执行

的错误政策。

4.在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以代替目前的一党专政的政府。

5.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成立联合统帅部。

6.联合政府成立后,立即准备于最短期间内召开真正人民普选的国民大会,以保证宪政的实施。

——周恩来《如何解决》(1944年“双十节”)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的政权民主保障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唐以后,仅靠榜示和里正传达赋役内容难以达到国家和百姓之间的信息通畅。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国家的制税和派役权向基层下移,税制和役法趋向繁杂。在税制方面,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征税对象由人丁变为资产性的地和户,在人口和土地流转频繁的情况下,基层州县为完成税额不得不对百姓实行摊征,这导致税率经常变化。因此,基层百姓很难搞清楚确切的征收标准。在役法方面,唐前期的力役、杂徭和色役都有国家统一的服役期限,且不役纳资,超限补偿。两税法后,名义上原来的派役都纳入两税,再用役严格“以两税钱自备”,但地方实际还是无偿派役,并且有役即差。原来的时限标准已经消失,百姓服役的负担更趋加重。以上赋役变化的结果是基层征税派役的无序化……因此,基层百姓迫切需要保持自己赋役负担的稳定,获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书。而中央政府对州县无序征收也试图寻求解决的办法,即使基层州县,对胥吏征税派役的舞弊行为也试图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由基层百姓持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户帖便应运而生了。

——吴树国《古代“户籍”管理:户贴为什么产生在唐代》

(1)指出两税法后,税制标准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简析户帖产生的原因和意义。(10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