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图表
看图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中ADE代表的经济成分及AD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图表中D所示的划线段a~b处经济状况的影响。
材料一:这本书诞生之后两个世纪里在西方广为流传。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式”的梦幻之城。他描写的“大汗的大陆”和同时代在英国、法国、德国流行的《曼德维尔游记》也“犹如梦境”。……他们盛赞这个国度的广大富有,中国的城市如何繁荣,大汗如何威严庄重。……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遭遇“跪礼”之辱,出访无功而返。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开始改变了。同一年,孔多塞在其《人类精神进步的历史画卷之概述》中认为,中华民族是停滞、平庸、屈辱、充满偏见的民族。”在乔治·安森的《环球旅行记》中,中国人欺诈、贫困、堕落、愚昧无知又冥顽不化
——《西方误读中国1000年》,《先锋国家历史》2009年第七期
材料二: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材料四 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的中国印象
(1)写出材料一中描述汗八里和行在的著述。(1分)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伏尔泰时期是否如伏尔泰所说的“中国政治体制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6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背景及邮票所体现的主要内涵。(8 分))
(3)材料四反映了部分西方人的印象,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经济。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及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对中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5分)
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A、形成了与美苏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C、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D、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B、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既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夺取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
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 B、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