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材料体现出:
①重视农业生产 ②关注农民利益 ③抑制商业发展 ④力求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钱穆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明、清 C.宋、元 D.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