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一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材料二  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康德的“自我立法作为自由”这个思想直接来自卢梭。对卢梭来说,既然人生而自由,符合人性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人自己统治自己,使每个人服从自己参与共同制定的法律,这就是“公意”;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从卢梭到康德是把自由是服从集体自我立法的公意改成自由是来自个人自我立法的自律的过程。

——摘引自张盾《“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的进步性。(4分)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8分)

 

(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  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  (2)批判锋芒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倡导理性、科学,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继承和弘扬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更彻底更鲜明的政治色彩;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人类生活创造宝贵精神财富。 (3)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题根据材料一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入手,注意材料信息“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等。第二小问从万物本原(本体论)与认识上进行区分,注意材料信息“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2)注意材料信息“康德的自由概念是纯然内省的,是以自由作为道德的最高根据”“对卢梭来说,……服从公意、服从自己为自己制定的法律,就是自由”,再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3)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信息“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可以得出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加上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4分)结合所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根本目的。(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怎样的挑战。(2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分析传统家庭制度面临挑战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改变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主要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家庭观念在近代发生了哪些积极的变化?(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扼要说明家庭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有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查看答案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钱秉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