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可知当时可以通过报刊征婚,并提出征婚对象须有近代文明素质和婚礼遵循近代文明方式。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习俗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的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的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庶民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繁荣有关         

B.庶民文化成为明清社会思想的主流

C.庶民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小说、京剧和文人画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查看答案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查看答案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