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孤独/亲人的丧失/又一次漂泊在海上/自然的慰藉/我没有爱过这世界/意大利一个灿烂黄昏/罗马/荒墟。 这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诗人拜伦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下列作品与此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蓝色多瑙河》 B.《战争与和平》 C.《人间喜剧》 D.《向日葵》
《纽约时报》中曾经评论道:这是一本令人欢欣鼓舞的关于全球化的著作,非常具有可读性……这里所说的是著作是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所撰写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这本书中一句名言为:“装载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以及柏林墙的倒塌启动了世界变平的过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完成于21世纪初期
B.信息技术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
C.面对世界的变得平坦,我们应该修筑保护墙
D.全球化开始于柏林墙的倒塌,因为柏林墙的倒塌拆除了地缘政治的屏障
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B.《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
C.《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D.《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汉唐制定的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缓解
C.自耕农逐渐衰退 D.土地兼并得以缓和
西塞罗说过:“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以下是《十二铜表法》条文,体现西塞罗这一法治观的是
A.“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B.“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C.“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消前法”
D.“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