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这反映出满洲贵族统治者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
A.克已服礼的主张 B.为政以德的思想
C.以民为本的思想 D.天下为公的主张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更替加快
C.民族矛盾尖锐 D.文化类型迥异
黄仁宇曾评价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他所评价的是
A.孔子“克己服礼”的思想 B.董仲舒“天人合一”的主张
C.朱熹“格物致知”的主张 D.李贽 “非圣无法”“革故鼎新”论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的现象。这反映了
A.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一些村镇
C.大量的原棉被投入市场 D.出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城市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自然之蹊迳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创作要追求
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
C.遵循自然的法则 D.绘画技法的创新
《元史·高鸣传》记载:元初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了此建议,在元朝设
A.行中书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门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