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

材料二: 清华大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学校创建的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和“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你对清华学堂创办的认识。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3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办清华学堂,试图通过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3分) 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3分)(答校训和学风不给分) 清华学子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3分)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要求,从学校创建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总结答题。首先、明确学校创建于1911年,故结合所学20世纪初的历史概括创建的背景,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其次、校风形成的原因,依据材料中的“…(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可以得出其原因有:一、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二、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 第三、依据材料中的“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由此可见“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1993年9月,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材料表明,邓小平的核心主张是(   )

A.缩小城乡差别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由“贫”转“富”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查看答案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_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提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C.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

A.自由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民族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1921年)

中共二大(1922年)

中国社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 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D.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在谈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时,别尔加耶夫说:“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革命思想。在俄国,革命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自由主义运动与国家杜马和立宪党联系在一起。但是,它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恰恰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则最现实。”下列各项表述中,最符合别尔加耶夫这种观点的是(   )

A.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俄国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B.社会主义革命符合俄罗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

C.社会主义是极权主义,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D.社会主义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没有牢固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