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两位学者的言论:
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皮柯《论人的尊严》
真正高尚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彼特拉克
材料二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人们应自由订阅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位学者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1分)
(2)依据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的宗教主张是什么?(1分)这一主张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孟德斯鸠和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3分)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精神的发展。(2分)
(4)以上几场运动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1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11分)毛泽东、邓小平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思想理论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建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曾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思想在形成、成熟时期“后来者居上”的重大理论成果。(2分)
(2)材料二中中共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有哪些?(3分)
(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如何“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 (2分)材料三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分)
(4)综上材料,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实质是什么?(1分)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材料三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回答: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说明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2分)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树墩还在”? (2分)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怎样发展了他的思想理论?(1分)这有何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 陈独秀等人发动了什么运动?(1分)这个运动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1分)
(5)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1分)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
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赋”在汉代有何影响力?(2分)赋的兴盛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1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