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

(1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8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请列举三项成就。(3分)

 

(1)三权分立原则。(1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分)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分) (2)客观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6分)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2分) (3)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由此可以看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依据材料中“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可以概括出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制宪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为制宪提供了经验。宪法的制定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依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有:审议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总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不断的建立和完善起来。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科举制)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铁铸成大错。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195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钱穆先生对科举制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论证科举制在当时的影响。(10分)

 

查看答案

(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6分)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2)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所以,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3)材料三中说的“三方面”是哪三方面?(3分)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4分)

材料四  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4年10月25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国务卿鲍威尔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目前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查看答案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制度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查看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提出了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