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有元一代始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有元一代始终存在。至元二年(1265年)置大宗正府,“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诱掠逃驱、轻重罪囚,……悉掌之”,后来才将汉人的刑名事务析出。致和元年(1328年),进一步确定“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

忽必烈继位后推行汉法,从中统元年(1260年)四月起建中书省,设置六部。起先兵、刑、工为右三部,至元三年(1266年)刑部单设。……实际上,在致和元年以前,刑部所掌,只是汉人以及后来南人的刑名事务。在司法方面,刑部所拟的刑事案件,最后呈中书省断决。在地方上,元朝在行省以下置路、府、州、县四级政府机构。司法裁判事务是各级政府的职责之一,由各级政府的长官和正官聚会合议,连署决定。在元代官方文书中,这样的办事方式称作圆议(或圆坐)和圆签(或圆押)。御史台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当然也包括司法和裁判的是否公正确当。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元朝司法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元朝的司法制度。(7分)

 

(1)特点: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司法权比较分散,各领其事,不相统摄;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重视监察。(8分) (2)评价:蒙古“国俗”与“汉法”并存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局面;司法权的分散助长了审判的随意性和擅断性:合议制度的设立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少了冤假错案;重视监察一定程度有利于司法公正。(答出3点得7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蒙古国原设的札鲁忽赤(断事官)”“忽必烈继位后推行汉法”可以看出蒙古与汉法相结合;“由各级政府的长官和正官聚会合议,连署决定”可知在地方上创设合议制度;“御史台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当然也包括司法和裁判的是否公正确当”体现了重视监察;“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归有司刑部掌管”反映了司法权的分散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评价分析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第(1)问相关答案逐条分析归纳,如适应了元朝统治的需要、司法权分散的弊端以及合议制度与监察制的弊端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元朝司法制度·元朝司法制度的内容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12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十分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作了简要解释。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来执行该法。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工业建设的差异。(17分)

 

查看答案

“以非理性的原则反叛旧的文学传统,提倡进行大胆的思想探索的文学实验。它们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的表现,志在表现意识以下的真实情感,以冷静严肃的笔调达到心灵深处的客观真实。”该文学流派盛行于

A.18世纪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

 

查看答案

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费制。”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动员人力物力保证战争需要        B.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

C.刺激消费应对经济危机            D.推进福利国家形成

 

查看答案

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该项技术革命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技术革命     C.内燃机的发明    D.通信技术发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