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重文轻武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海涅曾说过“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
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该言论描述的德国处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前期 D.19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