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4分)历史犹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有人...

(24分)历史犹如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光。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有人称鸦片战争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第一场较量。就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列出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灾难深重的屈辱、苦难的百年历程。”

观点二:“鸦片战争客观上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鸦片战争以枪炮为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中国开始接触近代文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以上观点,加以点评。(12分)

阅读以下两则关于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的材料:

材料一  “曼彻斯特的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看法。(12分)

 

(1)选择观点一: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2分),西方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2分)。 选择观点二: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2分),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2分),向西方学习新思想萌发(2分)。 考生能辩证、全面的回答问题,12分 (2)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分),以材料二中曼彻斯特工业成就、商业地位和进取精神为例说明(2分);另一方面,存在劳动者相对贫困化的严重社会问题(2分)以材料一中工人生活贫困;工作条件;健康状况为例说明(2分);历史评价尺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为标尺(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属于观点评论型试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解答时考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必须依据材料,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评述。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且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2)该问考查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评价尺度应以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为标尺。结合材料列举的史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作出全面、客观的评述。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8分)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材料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

清末和民国初年中小学堂科目设置

科目

时间、文献

国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体育

艺术

劳动技术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国文、历史、法制及理财、外国语

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

体操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法制经济

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图画、唱歌、体操

男子加农业、女子加家事、园艺缝纫

(2)你认为与明清相比清末和民国初年学校教学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3)结合材料,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 (10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形成的国际分工,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A.英国在对世界资源的配置利用上占据优势

B.欧美主要国家共同分享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C.工业国的巨额投资引导亚非拉美生产方向

D.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分工发展重要力量

 

查看答案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包括

①各州与中央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③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④不同人种间权力分配平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