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下列人物的为政理念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
A.梭伦 B.亚历山大二世 C.默罕默德·阿里 D.明治天皇
下图是1946年江苏常熟一家私人理发店的开张仪式。据此可知
A.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恢复发展
B.政协会议实现了国内的民主与和平
C.中国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D.常熟地区理发行业的技术非常先进
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输往抗战前线的350万壮士中,主动请缨的安县青年王建堂,从父亲王者成处得到的嘱托,竟是一面按常理无法理解的“死字旗”。一个“死”字浓缩了弱族在马革裹尸中涅槃重生的历程。该“死字旗”及其内容不能证明
①父亲王者成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②当时国人对抗战胜利普遍不抱希望
③王氏父子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④川军已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50年到1899年,中国人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4:1;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到1940年,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著作多两倍。这一现象折射出近代中国
A.重道轻器、文官治国的传统根深蒂固
B.民族工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C.始终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近代化模式
D.正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西方
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