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6分)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

26分)思想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00300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西方有苏格拉底,东方有孔子,他们的思想照亮人类前进的道路。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中西方不同的教学形式。图片表现出的差异有哪些?(4分)分别概述两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征。(4分)

材料二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相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10月)

2)丙与甲乙相比,其思想新在什么地方?(4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梁启超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作出上述比较的?(4分)其意图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8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满分5 manfen5.com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英两国经济思想各自的特点,(4分)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1)差异:形式上:孔子坐于高台之上,学生围坐四周;雅典老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平等交流。教法上看,孔子传道式,雅典讨论式。(4分) 特征:中国师道尊严,反映出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2分)雅典学院的平等教学氛围,反映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特征。(2分) (2)新的表现:人民主权、政教分离、平等、法治。(4分) 社会背景: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深重,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2分) 意图: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挽救民族危机。(2分) (3)特点:法国:崇尚自然秩序,认为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主张经济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2分,择一即可) 英国:虽也主张经济自由,但更强调(或具体化为)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2分) 原因:法国属于封建专制王权统治,农业发达,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发展起来。(2分)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希望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片反映出孔子坐于高台讲授,而弟子围坐四周听讲,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而苏格拉底与学习是一起站着讨论、交流,关系是平等的。所体现的时代特征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主张“礼”,希望重建社会秩序;苏格拉底的教学正处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充满人文关怀。(2)新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横向对比即可,由神为主体、君主主体到人民主体,由等级分化到平等,由政教关联到政教分离,由法律分治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根据材料出处,获取时间信息,据此分析社会背景,外有八国联军侵华,内有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清政府统治危机深重,开始推行新政。梁启超关注西方政治,他的意图是学习西方政治,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3)回答特点根据材料逐句概括要点,两对两段材料把握两种经济思想主张的不同,一是笼统地主张保护财有财产和经济自由,一是具体地提出要限制国家权力来保障经济自由。分析思想产生的原因,可从当时法国和英国的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背景;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措施,(6分)并指出其在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方面有何不足之处?(2分)

材料二  公元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2)依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4分)

材料三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3)试举两例论证材料三中任一观点。(4分)

材料四  某研究小组在进行“法律与社会公正”专题研究时,关注了不同时期的法律和公正的关系,围绕法律和公正形成了以下三个主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中国宪政历程研究” 、“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研究素材列表:

序号

素  材

1

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

2

公元前3世纪中国《秦律》

3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4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5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7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9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选出符合任一主题的素材的序号(2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补充两个新素材,且加以概要阐释(4分)。

 

查看答案

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查看答案

福泽谕吉在其所著《文明论概略》中说:“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下列改革措施与他的观点最一致的为

A.废藩置县     B.解放农奴       C.文明开化      D.中体西用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查看答案

万盛先生说:“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是一面‘革命之镜’,它可以映照革命的合理性,也可以衬视革命的非理性的灾难,这一切都共存于那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不是道德情感的批判可以替代的,只有理解那个时代,才能理解那场革命”下列事件最能应证这一观点的是

A.雅各宾派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B.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C.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