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

 

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秦国九代国君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法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反映出宗法制的松弛。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周文王曾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这说明

①当时的统治者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②周人开始关注天人关系

③两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④荀子思想受到统治者重视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材料二  200610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5)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5分)

 

查看答案

1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以四五千年的君主国体,一旦改为民主,在世界新趋势虽顺,在世界旧观念则逆。况以一二人为之,则因逆而更难。而孙中山不畏难,不怕苦.......谋举革命,.....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的演说》

材料二   孙中山学贯东西,兼通文理,纵晓古今。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王道”等普世观,同西方的自由、民主、博爱、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普世精神,进行融合,而创造出三民主义学说。他不仅包容兼通东西文化,还能与时俱进。当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又吸取部分马克思主义,称自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朱相远《辛亥百年的主航道》

1)根据材料说明孙中山是如何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4分)

2)如何理解“迥然不同”?(2分)孙中山是如何做到的?(4分)

 

查看答案

(10)【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