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

20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4分)

 

(1)变化: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影响: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2分) 文化上: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长期束缚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4分) (2)办学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兴办新式教育。(6分) (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和国家政策。(4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变化。从材料“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可以概括出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问题。根据材料“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可以分析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根据所学知识,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兴办新式教育。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一“齐宣王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建立太学”,材料二“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结构的变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17世纪末至18世纪后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二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都要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消费,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三  苏州的吴余财老人用账本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大部分开销。下面是他家几次中秋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时 间

1958

1968

1978

1988

1998

2008

消费额(元)

298

360

307

3522

23090

9689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的这种消费政策对美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吴余财老人国庆消费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8分)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鼓励消费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不同时期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有不同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下列哪一项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西方列强,积极侵华                 B.政治典范,民主楷模    

C.战略伙伴,强大盟国                 D.霸权主义,超级大国

 

查看答案

为照顾那些仍未跟上对外政策变化的顽固分子,《纽约时报》的封面用红字印着“红色中国”,但也用小号字提到了人民共和国;封底是赖思顿(《纽约时报》副社长)和周恩来并肩而坐,正在商谈政策。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A1949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

 

查看答案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

A.美苏核军备竞赛       B.热战             C.不结盟运动     D.冷战

 

查看答案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