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B 【解析】 试题分析:“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反映了袁采的土地私有观念。A不对,宋代政府采取不抑土地兼并的措施,而且士大夫袁采也不一定能代表政府的态度;C与材料意思相反;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曰宰相,设计相,至则丞相废。”“□”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秦                                          B.唐                                                         C.宋                                             D.明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10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革命和立法是确立和保障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指出三部文献的进步意义。(4分)

2)概述上述三段材料对权利问题的阐述是如何深化发展的。(6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6分)

 

查看答案

20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