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张上海版《大公报》的残片,请你根据报纸内容推断当时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是
A.苏联出兵东北,加速日本投降进程
B.国共进行内战,中共寻求苏联支持
C.美国挑起冷战,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美国遏制中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表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中国近代矿业发展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
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
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
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对材料中转运使的设置,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设计 B.贯彻了以文治国的用人方略
C.突出了中央集权的理财思路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①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 ②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
③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 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