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

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崇尚红色而忌讳白色,但是晚清民初以后“通都大邑之女子,无不穿一套缟素(白色)衣裳矣。”这种变化主要受

A.经济水平的影响    B.民族危亡的影响    

C.民族工业的影响    D.西洋风尚的影响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主要阐述了在晚清民初以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的女子都穿白色的衣服,联系晚清民初以后的时代背景可知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以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就是其变化之一,故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衣着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      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

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      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

 

查看答案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度     

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    D.科举选官制度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到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决定着文化的交流广度与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孤立、封锁,造成了中国文化与世隔绝。直到中国重新融入主流世界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0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或阻碍)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4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禹治水为农耕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桀骜不驯的黄河和漠北游牧民族的袭扰,迫使平原地区各部落联合互助,由此铸就华夏国家雏形,确定大一统专制政体。开明专制,辅以王道仁政思想,世代延续,形成“以民为本”的中国特色。而共和制最早起源于雅典城邦制度,启蒙运动后更以法国大革命为型范,突然引进到中国所造成的岂止是水土不服?当我们为武昌起义欢呼时,最容易看到的是清延腐败政治的终结,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特有政治文化顽固坚韧的历史惯性。告别帝制,无疑代表着民族的进步与觉醒,但千年制度解构所必须缴付的代价,也是革命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而又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

——曦原《共和十年》(19111912)政治篇

问题:

1)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近代中国“千年帝制解构”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作了哪些努力?(6分)

3)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哪些理想政体?而美国又是怎样实践的?(8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