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
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那时(15世纪束)的欧洲正如一位作家所描绘的那样,象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裂缝”说明东西方商路畅通
B.“巨人”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中,丝毫看不到光明
C.“牢狱”指的是封建神学的束缚
D.“巨人的力量”主要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经商致富
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表达了作者
A.悲愤、思想、爱国的情感 B.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C.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 D.渴望早日和平统一中国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