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创刊宣言中提出“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倡议组建革命军队 B.呼吁进行社会革命
C.创建工人阶级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使用机器铸造铜元,随后福建、江苏也跟进用机器铸造铜元,因其品质优、成本低,中央在1902年2月下令“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即就各该省搭铸通行”,这不仅给铜元发放了通行证,而且也将造币的权力赋予了各省。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各省获得了铸币权 B.加剧了金融混乱和地方离心倾向
C.便于清朝统一货币 D.使清朝的财政危机得以根本解决
德国著名太平天国史专家施泰格曾说:“该党(指国民党)认为,民族文化主义能够成为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的坚强壁垒。一旦出现用文化来表现的民族主义,太平军便不再成为楷模,相反,同治中兴的代表人物首先是曾围藩,成为民族英雄,因为他们捍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旨在表明国民党
A.用传统文化来抵御各种外来意识形态 B.美化曾国藩,歪曲历史事实
C.对太平天国运动由肯定到否定的原因 D.质疑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第二款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