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李自成率部从湖北房县出发,进入河南,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到处传唱着“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三月十九日晨,大顺军攻入(北京)内城,崇祯帝在万寿山(煤山)自缢,统治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四月三十日,大顺军撤出北京。五月初二日,清军入京。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英国这场大变动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这场冲突后来演变成一场公开的内战,内战中,国会获胜。英国国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代议制立宪政体——这是英国对欧洲、对世界的最大的政治贡献。

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英两国的重大政治事件的结果。(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英国革命”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英国是如何建立与完善“代议制立宪政体”的?(11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中国“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的观点的看法。(8分)

 

(1)中国:农民起义推翻明朝;清军入关,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3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3分) (2)焦点:国王与议会的矛盾。(3分) 实质: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4分) 建立与完善:《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多次议会改革。(4分) (3)评分标准: ①观点明确;(2分)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须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回答,每点2分,总分不得超出6分) 第一种:这个观点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仍在继续发展。 史实: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古代科技进入了系统总结阶段;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京剧走向成熟。 第二种:这个观点不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史实: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经济上: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想文化上:强化思想控制。 第三种: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已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 史实:政治上:中国挫败外来势力入侵,捍卫国家主权。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 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出现发封建的民主思想。 第四种: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在继续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严重危机。 史实:综合第一、二种观点。 答出其他观点,论证合理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17世纪40年代”是解题的关键,联系17世纪40年代的中国与英国两国的具体历史背景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7世纪40年代的中国明朝被明末农民起义军推翻,清军入关,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且于1649年1月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建立了共和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确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及结构具体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焦点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公网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参与政治的核心要求,即专制与民主的斗争;人治与法治的较量;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责任内阁逐步形成,政党政治逐步形成,多次议会改革。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观点的能力,题干所问即是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既可以从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继续发展、传统的制度和习俗阻碍中国社会发展,也可以从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接受挑战,或者吧两者结合在一起,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识历史 

B.研究历史应尊重史实,反映真实的历史

C.历史客观事实无法被后人主观认识  

D.史学家研究的历史是其思想认识的产物

 

查看答案

贾英健在《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一书中写道:全球化无疑首先是经济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生活方面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完成

C.殖民地的拓展                     D.市场经济的孕育与发展

 

查看答案

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比德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

A.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    

B.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范围

C.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  

D.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

 

查看答案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位文学家的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实施了一项重要法案,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其目的是

A.取消等级界限    B.限制贵族特权  C.保护全体公民   D.完善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