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该理论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2分)

 

(1)背景:民族危机、日本侵华;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2分) 目的:民族独立,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2分) (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并存发展; 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3分) 实践: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分) (3)精神:具体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中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等文字信息来概括背景;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二中“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信息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视角去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特点去分析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围绕材料主旨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本题结合材料一、二,围绕新民主主义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去概括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精神。 考点: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经济近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有2250万依附俄国封建农奴主的农民获得了解放,在法律上成为有财产的自由人,同时恢复农村公社(即村社)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声称:“公社是俄国人民的特点,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从欧俄50个省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土地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了,18611870年为每俄亩29普特,18711880年为31普特,18811890年为34普特。

——M·莱文《俄国农民与苏维埃政权》

材料二  1897年居住在欧俄的472%的贵族地主通过出售或出租土地等方式远离农村,移居到城市,但在1858年只有15%20%。部分贵族通过抵押土地和出卖土地获得的资金用于商业或俄国的新兴产业。1882年在莫斯科大约有500个世袭贵族办企业和234个世袭贵族开工厂。但比较普遍的是贵族把资金投在国家债券或者铁路、银行和其他私人企业的有价证券。据1882 年资料统计,正是这类投资的股息或利率成为许多莫斯科贵族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静《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离土不离乡”,广泛使用强制劳动,成为俄国工场手工业的一种普遍特征。废除农奴制并不意味着农村封建关系的终结,错综复杂的传统的超经济的剥削方式在俄国庄园里继续盛行。沙皇专制政府成为自上而下的迅速工业化的发动机,使俄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内在矛盾性:为了募集资金,沉重的赋税负担不得不压在农民身上,而这样又阻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投资。

——张宗华《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奴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及沙皇政府声称“侵犯公社就是侵犯特殊的俄罗斯精神”的主要目的。(3分)

2)据材料二,归纳贵族获取财富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俄国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观点及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俄国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13分)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 《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4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推行这一目的的有利条件。(3分)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2分)

 

查看答案

15分)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居今日而言经世,……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书,及各国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

——1897年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

材料三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他们却演奏着不和谐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趋向整合。

——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重视研究“经世”,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发展。(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8分)(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人口不断增长,进入举业的读书人增加很多,但科举名额却未见相应增加。应试者日增,而举业出路有限,为谋生计,大批读书人只能弃儒而商,进入正在迅速发展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

——周生春 杨缨《历史上的儒商与儒商精神》

材料二  江南重商思潮带来了士商关系的嬗变,儒而贾,贾而儒,儒贾相通,士商合流的社会趋势,江南儒商们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 但他们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奋勇趋利,仅以营利为生活的唯一目的,而常常在经商之余博览群籍,诗文作赋,交往文人雅士; 建造园林,创建戏班,丰富自己的休闲娱乐生活; 富而思教,兴办书院,关注子孙后代的教育。

——其芬《明清时期江南儒商及其诗性文化艺术活动》

材料三  (儒商)招养食客,资助文人,校雠书籍,从而在淮、扬、苏、杭一带形成“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氛……然固不能谓其于兹学之发达无助力,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文艺复兴若合符契也。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儒商兴起的社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商群体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5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江南儒商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对儒商作用的认识。结合所学,指出儒商活跃对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3分)

 

查看答案

某一流派的作品被一些人认为它是现代性文化的开端,一些人将它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造成的直接影响。有人这样形容某一个流派的作品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符合这一特征的作品是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