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①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 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
③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 ④分配方式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因为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左”倾错误的影响D.“改革开放”的成果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
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
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改变传统就业结构